猫咪为什么有跳蚤?

鄂博佳鄂博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首先,要搞清楚一点,猫咪身上出现的跳蚤是一种体外寄生虫——猫蚤(Catepurus catus),又称为耳蚤、耳眼蚤或耳道蚤。 跳蚤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,生活史中需经过卵—幼虫—蛹—成虫四个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不同的发育阶段。不同蚤种的发育历期是不同的,如猫耳蚤的成虫需要3-4周才能发育成熟,而狗蚤的成虫只需要10天左右。

尽管各发育阶段的跳蚤都有一定的耐受能力,可以短暂离开宿主而在外界存活一段时间,但始终无法脱离宿主而独立生存。若要杀灭体内外寄生虫,一定要同步做好预防工作。

其次,要知道跳蚤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昆虫和鸟兽。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,大部分的跳蚤都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病原微生物给人类;但是,只有少数的跳蚤能够传播真菌或寄生虫病,而这些疾病通常会对人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。

其中,最为研究者所关注的可能是鼠弓形体病(又称鼠传染性贫血)。由于这种病变是由虫体释放的毒素所引起,所以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、胃肠不适、厌食、呕吐、腹泻、黄疸等,如果不加以治疗,病死率可达到50%以上。 而另外一种可能由跳蚤传播的寄生虫是线虫类的蛔目异尖科,又被称为异尖线虫。虽然该线虫主要对动物致病,但一旦进入人体也可以存活下来并引发胃肠道不适、恶心、腹泻的症状。

最后,要明确一点,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,首先要除去虫源,即清除宠物身上的跳蚤及其虫体,然后再给予相应的药物控制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: 一是要特别注意防止儿童及宠物接触药物,因为如果药量不慎,很容易对孩子和宠物的皮肤造成灼伤。 二是对于已经感染寄生虫的犬猫,要进行全面的驱虫工作,尤其是体内寄生虫,以免出现反复感染。一般建议采用口服的药物进行驱虫,这样比较安全而且方便。

三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,切忌自己盲目使用驱虫药。特别是对于体质较差的宠物,更应该慎重处理,必要时可以先注射抗寄生虫药,再口服驱虫药。 总之,要做好预防工作,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,及时消灭蚊虫、蚤类和其他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

廖广环廖广环优质答主

跳蚤可以说是猫咪们一种非常常见的寄生虫了,尤其是对于一些长期生活在户外的猫咪来说,被跳蚤骚扰的概率就更高了。它们常常看不见,但是一旦出现,就会不停地咬人,非常难受。给猫洗澡或者梳毛的时候,很多人经常会看到死掉的跳蚤。但是,有的主人不知道猫咪是从哪里来的跳蚤,觉得跳蚤非常不可思议,猫咪平常都不出去的,家里也很干净,跳蚤是从哪里来的?今天就来和大家谈一谈跳蚤这一问题。

跳蚤的生命周期

跳蚤共有四个发育阶段:卵、幼虫、蛹和成虫。完成这一完整过程所需的时间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。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跳蚤生长发育,通常在大约30天内完成生命周期。跳蚤卵在温暖潮湿且有绒毛的环境下最适宜生长发育:想想看猫咪的皮毛吧。跳蚤在这些区域产卵,幼虫从卵中孵出后便立刻开始寻找食物,比如成年跳蚤的粪便。

蛹期是跳蚤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,因为成虫跳蚤在发育完成前便在蛹内等待时机。幼虫在结茧前会寻找一个潜在的保护性很强的环境,通常在含有大量灰尘和碎片的地方。成虫跳蚤一旦从蛹内出来,便会寻找第一个能接触到的温暖的、带有毛发的宿主并立即开始吸血和繁殖。

如何识别跳蚤并且检查跳蚤的入侵程度

成年跳蚤很容易在毛发暗色的猫咪的皮肤上识别。然而,在有比较厚毛发的猫咪身 上,检查时就比较困难,尤其是当跳蚤数量比较少的时候。猫咪感染跳蚤后常常会不停的抓挠皮肤或者吸吮毛发。通常抓挠或咬的部位是尾部基部和后腿根部。仔细观察,你可能会在这些部位皮肤上发现小型血斑。在猫咪的毛发内仔细检查是否能发现具有特征性的小黑色滴状物(跳蚤卵)和/或寄生虫本身。用梳子梳毛发时,仔细检查是否能看到这些东西掉落。

使用跳蚤刷或者仔细地梳理猫咪的皮毛以去除跳蚤(在每次梳理时,把梳子移到垃圾袋中并扎紧袋子,丢弃垃圾)。确保宠物远离床和家具,然后彻底检查这些地方是否有跳蚤卵。用吸尘器清理所有地毯、家具和宠物能经常去到的地方。对于一些有耐药性的跳蚤问题,应该把家居环境当作一个完整的治疗过程的一部分,这样可以减少跳蚤的数量,促进宠物的康复。

跳蚤的治疗和预防

治疗和预防跳蚤的宠物体外药物有很多种选择,包括颈部项圈,喷雾,洗澡液,宠物滴剂或咀嚼片。请咨询兽医,看看哪些符合你的宠物和你的情况。大多数兽医推荐全年使用跳蚤治疗,以防止未来寄生虫的侵染。如果猫咪总是不停的抓挠皮肤或者出现皮肤上的皮疹,跳蚤可能是罪魁祸首,但其他许多条件(包括寄生虫、过敏和感染)也会引起抓挠和皮疹。如果这些症状经常出现或变得严重,请及时咨询兽医。

跳蚤咬人的危害

跳蚤叮咬在人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和皮疹,俗称“虫斑” ,常发生于人体的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、 四肢等。轻者仅在被叮咬处发生红斑、肿胀及痒感,个别过敏者还可发生荨麻疹等超敏反应。儿童对叮咬的反应比成 人更为严重。当螨、蝇等寄生虫离开猫体后,也可叮咬人并引起类似的皮肤损害和皮疹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